• 包粽子

    端午節(jié)包粽、食粽,是中國民間的傳統(tǒng)習俗。粽子,又叫做角黍、粽籺、筒粽,其由來久遠,花樣繁多??傮w上說,各地人民過端午節(jié)的習俗大同小異,而端午節(jié)包粽子、吃粽子,古往今來,中國各地都一樣 。古粽籺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(xiàn),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;到了晉代,成為端午節(jié)慶食物。

  • 飲雄黃酒

    雄黃是一種藥材,據(jù)說能殺百毒。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,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(qū)極為盛行。古語曾說“飲了雄黃酒,病魔都遠走”。 《荊楚歲時記》:“以菖蒲或鏤或屑,以冷酒?!逼丫莆斗枷?,有爽口之感,后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、朱砂等。明馮應(yīng)京《月令廣義》:“五日用朱砂酒,辟邪解毒,用酒染額胸手足心,無會虺蛇(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)之患。又以灑墻壁門窗,以避毒蟲?!贝怂琢鱾鬏^廣。雄黃加水和酒灑于室內(nèi)可消毒殺菌,飲蒲灑也頗有益。

  • 賽龍舟

    賽龍舟是端午節(jié)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,在中國的南方普遍存在,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,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、舞龍船的形式。關(guān)于賽龍舟的起源,有多種說法,有祭曹娥,祭屈原,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,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。賽龍舟先后傳入鄰國日本、越南及英國等,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。

  • 掛艾葉菖蒲

    民諺說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。在端午節(jié),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(nèi)容之一,家家都灑掃庭除,以菖蒲、艾條插于門眉,懸于堂中。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,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(fā)性芳香油,是提神通竅、健骨消滯、殺蟲滅菌的藥物; 菖蒲葉片呈劍型,插在門口可以避邪,所以方士們稱它為“水劍”,后來的風俗則引申為“蒲劍”,可以斬千邪。艾草代表招百福,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,插在門口,可使身體健康。

  • 佩香囊

    佩香囊,是端午傳統(tǒng)習俗之一。香囊內(nèi)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,有清香、驅(qū)蟲、避瘟、防病的功效。香囊又叫香袋、香包、荷包,一般是內(nèi)裝香料,用五色絲線纏繞而成,或者采用彩色綢緞或布塊包上棉花,摻和著川芎、白芷、排草、芩草、丁香、山艾、細辛、甘松、白芷、甘草、雄黃粉等中藥粉,再用彩綢扎繡而成,下邊還垂上紅、綠、青、藍、紫各種線穗,佩在胸前,香氣撲鼻。

  • 拴五色絲線

    五色絲線,又俗稱五色絲、五彩絲。古俗名稱避兵繒、朱索等。應(yīng)劭《風俗通》記載:“五月五日,以五彩絲系臂,名長命縷,一名續(xù)命縷,一名辟兵繒,一名五色縷,一名朱索,辟兵及鬼,命人不病瘟”。中國古代崇敬五色,以五色為吉祥色。因而,節(jié)日清晨,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、腳腕、脖子上拴五色線。

  • 乙卯重五詩
    [宋] 陸游

    重五山村好,榴花忽已繁。粽包分兩髻,艾束著危冠。舊俗方儲藥,羸軀亦點丹。日斜吾事畢,一笑向杯盤。

  • 南鄉(xiāng)子·端午
    [宋] 李之儀

    小雨濕黃昏。重午佳辰獨掩門。巢燕引雛渾去盡,銷魂??障蛄洪g覓宿痕??蜕嵬鹑绱?。好事無人載一樽。唯有鶯聲知此恨,殷勤。恰似當時枕上聞。

  • 同州端午
    [唐] 殷堯藩

    鶴發(fā)垂肩尺許長,離家三十五端陽。兒童見說深驚訝,卻問何方是故鄉(xiāng)。

  • 小重山·端午
    [元] 舒頔

    碧艾香蒲處處忙。誰家兒共女,慶端陽。細纏五色臂絲長。空惆悵,誰復吊沅湘。往事莫論量。千年忠義氣,日星光。離騷讀罷總堪傷。無人解,樹轉(zhuǎn)午陰涼。

  • 午日觀競渡
    [明] 邊貢

    共駭群龍水上游,不知原是木蘭舟。云旗獵獵翻青漢,雷鼓嘈嘈殷碧流。屈子冤魂終古在,楚鄉(xiāng)遺俗至今留。江亭暇日堪高會,醉諷離騷不解愁。

  • 漁家傲·五月榴花妖艷烘
    [宋] 歐陽修

    五月榴花妖艷烘。綠楊帶雨垂垂重。五色新絲纏角粽。金盤送。生綃畫扇盤雙鳳。正是浴蘭時節(jié)動。菖蒲酒美清尊共。葉里黃鸝時一弄。猶瞢忪。等閑驚破紗窗夢。

  • 端午即事
    [宋] 文天祥

    五月五日午,贈我一枝艾。 故人不可見,新知萬里外。丹心照夙昔,鬢發(fā)日已改。 我欲從靈均,三湘隔遼海。

  • 和端午
    [宋] 張耒

    競渡深悲千載冤,忠魂一去詎能還。國亡身殞今何有,只留離騷在世間。

  • 浣溪沙·端午
    [宋] 蘇軾

    輕汗微微透碧紈,明朝端午浴芳蘭。流香漲膩滿晴川。彩線輕纏紅玉臂,小符斜掛綠云鬟。佳人相見一千年。